愛吃海鮮又怕胖?減重期吃海鮮怎麼選?
其實海鮮是「高蛋白、低脂肪」的好食材!只要選對部位、掌握烹調方式,就能吃得健康又不怕胖。像是魚肉、蝦子、蛤蜊、花枝等,都是減重期間的優質選擇,不僅熱量低、飽足感也高。
聰明挑選海鮮、控制份量,避免油炸、勾芡或高膽固醇的蟹黃、蟹膏,就能安心享受鮮美滋味,同時補充優質蛋白質,讓減重更有效率
秋季正是螃蟹的盛產期,大家是不是也愛吃螃蟹 呢?
但你知道嗎?其實螃蟹是低脂高蛋白質的食材喔!
海鮮其實是很棒的蛋白質來源,不只減重族群,一般人也都適合食用!
像魚肉、蝦子、花枝、蛤蜊這些海鮮,脂肪含量低、蛋白質高,吃起來清爽又有飽足感。
⚠️不過要注意,蟹膏、蟹黃屬於高脂食材,膽固醇與普林含量也偏高。
若有心血管疾病、痛風、膽固醇偏高或海鮮過敏的人,建議要少量、偶爾吃就好,別吃過量喔~
高脂蛋白海鮮 vs 低脂蛋白海鮮 差異在哪?
🐟 低脂高蛋白海鮮(適合減重族群)
熱量低、脂肪少、蛋白質含量高
有助維持肌肉量、增加飽足感、提升代謝
常見食材如:
白肉魚(鯛魚、鱸魚)
蝦子
花枝、透抽
蛤蜊、淡菜等等
建議烹調:清蒸、水煮、汆燙、涼拌
🦀 高脂蛋白海鮮(需適量食用)
脂肪與膽固醇較高,普林含量也偏高
過量容易增加心血管與痛風風險
常見食材如:
蟹膏、蟹黃
魚卵、干貝醬
烏魚子
炸花枝、炸蝦等油炸類等等
建議食用方式:少量、偶爾吃就好,避免與高油、高鹽料理
低脂、中脂、高脂海鮮有哪些?減重族必看清單
除了螃蟹,還有哪些是低脂高蛋白海鮮?
除了螃蟹的瘦肉部分,以下這些海鮮也屬於低脂高蛋白,非常適合減重族群與一般人食用:
▲低脂海鮮
魚類(白肉魚為主)
鱈魚、鯛魚、鱸魚、石斑魚、香魚、吳郭魚、鮪魚。
白肉魚脂肪含量低、蛋白質比例高,清蒸或水煮都很好吃。
甲殼類
蝦子(草蝦、白蝦、海蝦)螃蟹(不含蟹黃、蟹膏) 熱量低、蛋白質高,但蟹黃蟹膏含脂肪較高,要少量食用。
軟體類
花枝、透抽/小卷、章魚/魷魚 高蛋白、低脂肪,清燙或涼拌最健康。
貝類
蛤蜊、淡菜、九孔/鮑魚/干貝 熱量低,富含鋅、鐵等微量元素,是營養價值高的好選擇。
▲中脂海鮮
鮭魚、虱目魚、鱈魚、肉魚
▲高脂海鮮
秋刀魚、鯖魚、虱目魚肚、蟹膏/蟹黃
✅海鮮選擇小撇步
減重也能吃海鮮!掌握這些烹調技巧不怕胖
海鮮烹調建議用「川燙」或「清蒸」
海鮮烹調方式建議採用 「川燙」或「清蒸」,不僅能嚐到海鮮的原味與鮮甜,還可以大幅減少油脂攝取,比起油炸或勾芡料理,更加健康。這樣吃不僅能享受美味,又能保持低熱量,是減重期間的理想選擇。
川燙、清蒸:保留海鮮原味與鮮甜,減少油脂攝取
水煮、燙煮、涼拌:低熱量、健康又好吃
❌ 避免油炸、勾芡或過多醬料
小技巧:選對海鮮、掌握烹調方式、控制份量,不僅能吃得美味,也能維持輕盈體態,讓減重更輕鬆、健康!
吃海鮮擔心會胖的話,關鍵在於選對種類與部位、控制份量、採用健康烹調。只要掌握這些小技巧,不論是減重族或日常想維持輕盈身材的人,都能安心享受鮮美海味,吃得美味又健康!記得從今天開始,讓海鮮成為你餐桌上的 低脂高蛋白好夥伴吧~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