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什麼減重手術前要做身心門診評估?

為什麼減重手術前要做身心門診評估?

當準備接受減重手術時,身心門診評估是不可或缺的一環。這項評估能幫助醫師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、飲食行為與生活習慣,確保其具備手術後持續改變生活型態的能力。透過身心評估,不僅可降低手術風險,也能提升術後成功率與長期減重成效。

身心門診需要評估以下幾點:

一、評估個案有無精神疾病

術前為什麼要做身心評估2

在手術前,應深入了解病人是否患有以下常見精神健康問題,這些狀況可能會直接或間接影響病人對手術的理解、風險判斷與決策能力:

  • 憂鬱症:可能導致病人情緒低落、自我價值感低,進而對手術的成效缺乏信心,甚至失去治療意願。

  • 焦慮症:手術相關的不確定性可能加劇病人的焦慮反應,導致過度擔心併發症或無法配合術前術後處置。

  • 暴食症/厭食症:涉及身體意象的扭曲與飲食控制問題,這類個案可能對身體改變(如外科減重手術或整形手術)有非理性的期望或恐懼。

  • 睡眠障礙:長期睡眠不足會影響病人的情緒穩定性、認知功能與壓力耐受度,間接降低術後復原能力與配合度。

  • 其他精神病理狀況:如思覺失調、躁鬱症等,需評估其穩定程度及服藥狀況,確保其在清楚意識下做出手術決策。

二、精神狀態能否配合減重手術與術後管理

術前為什麼要做身心評估3

減重手術後是一場長期的身心重建過程。病人的精神狀態對手術後的成效有著關鍵性的影響:

  • 術後需要長期照護與飲食行為改變
    減重手術只是起點,術後須嚴格遵守飲食計畫、控制進食速度與分量,並定期追蹤營養與心理狀況。若病人有精神疾患,可能難以執行這些要求。

  • 精神疾病患者易在關鍵時期失去動力或放棄追蹤
    憂鬱症、焦慮症、躁鬱症等患者常因情緒波動影響自我照顧能力,容易在減重瓶頸期產生無力感,導致復胖或營養失衡。

  • 有飲食障礙者更須審慎考慮手術適應性
    如暴食症或厭食症患者,對「食物控制」有極端行為,術後若未妥善介入心理治療,可能出現代償性暴食、嘔吐或強迫性進食等不良行為。

  • 睡眠障礙與壓力管理不良會削弱代謝調節
    長期壓力與睡眠不足會干擾荷爾蒙與食慾控制,使術後減重速度不如預期,甚至反彈。

三、評估家庭社會支持度

術前為什麼要做身心評估4

減重手術不僅是醫療介入,更是生活型態的全面轉變。在這個過程中,病人是否擁有穩定的家庭與社會支持系統,會大幅影響其術後的配合度、心理調適與整體成效。

  • 家庭支持對生活習慣調整至關重要
    減重後病人需要改變以往的飲食方式、作息與運動習慣。若家庭成員(如伴侶、父母、子女)能共同參與,提供鼓勵與實際協助,將有助於病人穩定執行生活改變。

  • 缺乏支持可能增加挫折感與放棄機率
    當病人面對家人不理解、不配合,甚至冷嘲熱諷時,易出現情緒低落、自我懷疑,進而影響其追蹤意願與減重動力。

  • 伴侶或家庭成員是否也有不良飲食習慣會產生干擾
    若家庭中仍常出現高熱量飲食、零食誘惑等環境,對病人建立新習慣非常不利。

  • 社會支持系統能提升長期追蹤與心理穩定性
    除了家庭,朋友、同事、社群團體(如病友會或支持團體)若能給予正向回饋,將提升病人的自信與責任感,幫助其走過減重過程中的瓶頸與壓力。

建議術前透過會談了解病人周遭的重要他人態度,必要時可安排家庭共同衛教、心理師介入,協助建立支持性環境,提升減重成功率。

肥胖不只影響健康,更會影響心理狀況

不少人以為減重只是身體的改變,其實「心理的準備與調適」同樣重要,心理因素甚至會影響到手術後的減重效果喔!

💡 減重手術前後,心理支持不可少!所以減重手術前做身心門診評估是必須的喔~

  • ✅ 了解自己是否有憂鬱、焦慮、暴食等情緒困擾

  • ✅ 評估自己是否已準備好進入術後長期的飲食與生活調整

  • ✅ 找到情緒與壓力的健康因應方式,讓減重不再是孤單的戰鬥

❤️ 我們也非常鼓勵有身心困擾的朋友們,術後持續回到身心門診追蹤,無論是情緒、睡眠、壓力或行為習慣的調整,專業團隊都會一路陪伴你!

立即預約專人諮詢

也許你也會想看 >>